
挑戰陋規 賴「不識時務」真俊傑
記者鄒景雯/特稿
看到剛升格的台南市因為議員的工程配合款爭執發生府會失和事件,許多人想必第一個念頭會是:即使是陋規,既然已經行之多年,成為地方政治生態的一部分,所謂識時務者方為俊傑,應該以和為貴、順暢政務為上,不宜輕易打破食物鏈的平衡。
這 樣的判斷,遭遇的困阻最小,很容易下,於是自宋省府發明地方補助款以降,這套金權遊戲的運作規則,由中興新村出發迅速遍及中央與地方,儼然已經隱身為「制 度」的一部分。原本是行政部門籠絡民意機關的「甜頭」,後來被視為是「理所當然」,於是齊頭式平等的定額制自此約定俗成,導致這些為民喉舌者在代言發聲之 餘還要忙著進行資源分配,甚至掌握分配權的癮頭才是他們最大的參政目的。
賴清德初列五都首長,應當以政通人和為指導原則,結果現在搞到喧騰全國,套句當地議員說的:台南市一年有八十億元預算,花個八億元打發牛鬼蛇神,這個算盤怎麼不會算?想想,賴清德還真笨,笨到有點不識時務。
台 灣的政壇,聰明人很多,政客一聰明,成就的是人民不再有意見權的密室文化,少數「菁英」關起門就可壟斷利益的模式,正是當前台灣政治的面貌,於是能者遠離 政治,人民疏遠政治,政治成了非一流事業,只是非一流者謀生的行業。遺憾的是,政客謀生也就罷了,其決策會影響多數人的生存環境,其分贓用的是多數人的血 汗錢,於是,政治風氣每下愈況,政客面目多數可憎,公民群體的無力加深,長此以往,造成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這,都是大家太聰明使然。
對於 「大家都這樣」的工程款問題,賴清德選擇了一個很笨的處理方式,過程與手段容或可以檢討,但是如此的不識時務,卻是可貴的,關心台灣政治品質的人應該鼓勵 他試試看,試試人民可不可以不被各種勢力綁架?試試妥協的折衷點可不可以有一點理想?試試我們可不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