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新修正的養護程序來不及派上用場,國道一號南下四.六公里處八堵段昨日又發生走山意外!幸好僅兩部車側邊遭滾落的土石砸中,沒有傳出傷亡。初步研判,應是岩盤含水量飽和釀災,但水從哪來?可能找不到答案。


高公局北工處長許鉦漳指出,崩落的土石數量不大,約一百六十立方公尺,經過近三小時清運後,在九點十四分恢復雙向通車。但意外發生後不久就是上班尖峰時間,造成國道南下路段嚴重回堵。


諷刺的是,國道三號七堵段去年發生國道通車後最嚴重的走山意外,造成四名民眾不幸罹難,高公局事後各種補強作為,如今證實完全不堪一擊。


高公局去年在卅二處邊坡、九十五點裝置了邊坡監測設備,但是昨日發生意外的邊坡,因不是順向坡、過去評估為「安全」,所以沒有地錨,也沒有監測設備。


更嚴重的是,日常養護程序不夠嚴謹被視為去年國道走山主因。高公局事後重擬養護程序,增列養護人員需經教育訓練、巡查時應徹底察看邊坡、必要時可委託專業的大地工程專家協助巡查等措施,但因為新制尚待交通部核定,尚未派上用場,又傳出崩石意外。


許鉦漳表示,意外可能因連日下雨、岩盤含水量飽和,加上近日溫差大影響岩層中含水體積有關,但水從何而來,還需進一步調查。


他研判,岩盤附近草地內可能有裂縫,或是岩盤表面的混凝土灌漿風化導致滲水,都可能是原因,而興建中的大華系統交流道橋台距崩塌處僅十五公尺,附近還有基隆市府在施作大華交流道聯外道路,施工中的工程也都可能導致岩盤出現裂縫滲水。


高公局長曾大仁表示,國道全線一百五十處邊坡中,已有卅二處裝置了監測設備,其他一百一十八處將在八月底前完成普查,必要時會重新鑽探了解岩層穩定情況,預計兩年內改善所有有潛在危險的邊坡。


意外地點還被評為安全邊坡


去年四月國三走山後,官員信誓旦旦說要檢討、修正的邊坡養護程序,到現在還躺在交通部等著核定,而昨天事發地點竟是被評估認為「安全」的邊坡,高公局的背書有多少可信度?民眾行的安全何在?簡直令人搖頭嘆息。


國一三十幾年前通車時,一公里平均造價一億,已經讓人瞠目結舌,現在施工中的五股、楊梅高架,每公里平均造價超過二十億,價格「與時俱進」,只可惜,咱們的國道,造價是鑲金的,但邊坡的養護,卻是紙糊的!





--------------------------------
中山高坍方 2車逃過鬼門關

南下4.6公里處 巨石崩落車道


〔記者楊培華、俞肇福、吳亮儀/綜合報導〕國道又坍方!中山高八堵段南下邊坡昨天清晨將近六點發生坍方,兩輛車子相差僅不到一秒,險些被滾落的巨石砸中,林姓和顏姓車主逃過一劫,直呼︰「菩薩保祐!」


崩 落的土石數量約一百六十立方公尺,中山高南下外側及路肩完全遭淹沒,剩一個車道勉強可通行,因屆上班時間,受阻車輛綿延超過五公里,一路回堵到基隆市區, 緊鄰交流道的孝二路和忠一路皆受到影響,塞了近三個小時,路面土石在上午約九點多清除完畢,才恢復正常通車,駕駛抱怨連連。


土石突然滑落 時,林慶隆正好駕駛小客車載太太往台北行進,林慶隆說︰「土石就在眼前整片滑落下來。」反應時間只有○.一秒,那時他的行車時速大約一百公里,根本來不及 煞車,只能硬著頭皮向左內側車道閃躲,希望能避開右方一塊大落石,然而車胎還是直直撞上落石,直衝了幾十公尺才停下,林慶隆跟太太都幸運毫髮無傷;至於顏 姓車主的車子,右前輪及底盤也嚴重受損。


非順向坡 上個月巡檢說安全


中 山高坍方路段的邊坡並不是順向坡,高公局過去評估該路段為「安全」,既沒有地錨也沒有監測設備,坍方後,中山高各交流道入口的電子看板都未即時播報坍方路 況,由於上班時間已到,不知情的車流持續湧入中山高,直到發現大塞車,才紛紛倒車或逆向駛下交流道,交通因此大亂,從坍方路段一路回堵到基隆市區,工程車 輛也受阻,直到上午八時許才抵達現場清理。


高公局:疑因下雨又溫差大


因 為坍方路段上方就是台六十二線萬瑞道路大華交流道,旁邊又有萬瑞七堵連絡道工程,是否因此造成坍方?高公局北區工程處處長許鉦漳說,該處是穩固的砂岩岩 盤,上月廿八日剛做過定期巡檢,並未發現異狀。可能因連日下雨、岩盤含水量飽和,加上近日溫差大影響岩層中含水體積有關,但岩盤中的含水從何而來?還需進 一步調查。


兩位車主昨天決定暫時不修車,把撞壞的車子留在警方拖吊場,視國賠申請情形再做處理,他們強調自己在國道正常行駛並未違規,卻因道路邊坡坍方而受損,一定要申請國家賠償。


2車主逃過一劫 都要提國賠


高公局指出,車主可以書面提出國賠申請,由國賠小組會審議是否符合國賠條件。公務機關若因設施不周全造成民眾權益損失,一經認定可申請國賠;若認定為天災則無法成立。


去年四月廿五日,國道三號七堵段在無風無雨的週日午後轟隆走山,埋掉三輛車、四個人;事後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出事原因要有說服力!」交通部發言人葉匡時亦強調,國道邊坡養護程序未能「與時俱進」,只不過修正的邊坡養護程序,到現在還躺在交通部等著核定。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指出,邊坡和人一樣會老化、需要保養,且是「專業的保養」,可惜新制沒派上用場,否則,如能有專業人士協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憾事或許不致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6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