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持續遲緩,準閣揆林全甚至預言全年GDP「保1」有困難。520即將接任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的黃志芳表示,東協國家擁有6.5億人口,且是年輕、敢消費的人口,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就是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黃志芳指出,若台灣要有個外部經濟支托,東協是最理想目標,有必要把東協變成台灣的內需市場。相較第一波南向政策追求的是低成本,新南向政策則著重在「人」,要「以人為核心」。
新南向政策的另一個精神是「雙向」,包括相互投資、相互觀光,以及相互培訓人才。他說,台灣在人才養成已遠落後南韓、日本、澳洲等其他國家,更遑論中國大陸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有計劃的培養「一帶一路」上的國家認識中國。
黃志芳說,台灣不要吝嗇替他國培養人才,試想,越南的工人或學生,若是從台灣訓練出來的,其熟悉的是台灣的工作生產方式,將來即便自行創業,也會想從台灣進口機械設備或原物料,這是「力量的延伸」。
所以,將來會成立「東協南亞獎學金計畫」,協助越南、印尼、緬甸、菲律賓等國家建立技職教育,並讓這些人才很快的能回饋到台商企業,為台灣所用。
另外,參與東協基礎建設商機也是重點。黃志芳說,2020年前,東協國家有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商機,商機那麼大,大家都在搶,全世界各國都在加碼,提供東協基礎建設的援助、貸款,台灣也須重視。
參與基礎建設也會善用國際槓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5月宣布,2020年前要加碼投資亞銀1,100億美元,這當中台灣有很多國際合作的空間。
黃志芳也說,參與基礎建設只是新南向政策的一環,除上述的人才、基礎建設,也會協助台商克服當地困難,如協助建置台商專屬工業區。
另外,新南向政策焦點不只是東協,還囊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南亞六國。他以孟加拉為例,1.6億人口,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成衣出口國,成衣又是台灣的強項,充滿合作機會。
2016-05-15 03: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