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概要

故事講述在1987年,已經37歲的主角兼敘述者──「渡邊徹」,乘飛機到達德國漢堡機場,降落時聽到機上播放著背景音樂──由管弦樂器演奏披頭士「挪威的森林」,因此回憶起18年前魂歸九泉的某位女性。


主人公糾纏在情緒不穩定而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故事以木月自殺,渡邊帶著淡淡的哀愁,與阿綠重新開始而結束。故事中出現了多重三角關係,小說中描寫出年輕人在感情之中的掙扎,從中展現出一種迷惘感。小說被設置在1960年代晚期,當時日本各大學罷課頻頻發生。而《挪威的森林》刻畫了當時人們的偽善和軟弱,反映出在青年運動下學生的鼓動。


故事人物

「我」
故事的男主角,全名是「渡邊徹」(ワタナベ トオル)。在神戶高中畢業後,到東京的私立大學升學,於文學部專攻戲劇。喜歡喝威士忌、白蘭地、愛看書、和女人廝混。不喜歡與人有深入接觸,除了直子。


木月(キズキ)
是「我」的高中同級男同學。他和直子是青梅竹馬,後來發展成情侶。木月常跟直子和「我」一起談話。高中時在自己家裡的車庫中,把窗封密,然後把膠管接上本田N360型汽車的排氣管後,開動引擎自殺,自殺原因不明。


直子
和木月自小相識的女性朋友,後來成為木月的情人。高中畢業後到東京的大學升學,其後在火車上遇到「我」。遇到「我」的半年後,進了京都一間名為「阿美寮」的療養院,是集體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設施。「阿美」,在法文中意思是「朋友」。最喜歡的音樂是「挪威的森林」。1969年冬天自殺。


突擊隊
「我」大學時代的宿舍室友。由於他有潔癖,行為過於異常,如喜歡做廣播體操,因此得此名,指的是納粹黨的突擊隊。他在國立大學攻讀地理學。希望在國土地理院工作。「我」常拿他作話題,由於他的怪異行為,令聽者無不逗笑。後來突然搬出宿舍。因為突擊隊愛清潔,也使「我」養成整齊清潔的習慣。


永澤
「我」宿舍的男前輩,比「我」年長2年,是不費吹灰之力的進入東京大學法律系,並輕鬆通過外務省外交官考試的天才。家境富裕,父親在名古屋經營醫院。他的人生觀十分極端,自視過高。因為和「我」趣味相投──愛讀菲茨傑拉德的「大亨小傳」,因此交了朋友。常常帶「我」到酒吧找女孩兒廝混。進外務省後外派到德國波昂進修。


初美(ハツミさん)
永澤學長的情人,和永澤學長同年。相貌平平但散發著非一般的氣質。在一所東京的女子大學就讀,有很多出身富貴人家的大小姐都在那裡就讀。永澤學長到海外2年後,她嫁給了別的男人,又2年後割腕自殺。


小林綠
和「我」同上「戲劇史II」課,大學一年級女生。自家在東京內的大塚經營小林書店。樂觀、開朗型少女,十分情緒化、喜歡跟人賭氣和愛撒嬌。有姐姐。母親兩年前因腦腫瘤去世,父親也因此病逝世。對家人把她送到富有人家就讀的學校感到不滿。家人不許她撒嬌,不讓她亂花錢。曾因省買胸罩的錢來買煎鍋,結果要穿一個半乾半濕的胸罩三個月。討厭道貌岸然的人,如會讀一點點「資本論」、美帝入侵、革命等就賣弄學識的人。會做關西風味的菜式,有抽煙的習慣。即使多麼討厭父母,但也會在父母病重時悉心照顧。


石田玲子(レイコさん)
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女室友,身上有著許多皺紋。她是該寮的音樂老師。35~40歲之間。既是病人也是老師,但已經康復。現在協助直子康復,在「我」探望直子 時,當觀察者。自小立志當職業鋼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棄。後來和跟她學鋼琴的男生結婚。但後來被一位跟她學鋼琴的十三歲女同性戀者令她被人誤會是同性 戀者,並引起鄰居非議。最後和丈夫離婚。喜愛抽煙。會彈吉他。


故事舞台

  • 「我」與「小林綠」的大學:村上春樹於小說中並未明言,但依故事中的描述可以被推測為村上的母校早稻田大學
  • 「我」住的宿舍:與早稻田大學一樣並未被明言,為位於早稻田大學附近的「和敬塾」。
  • 酒吧「DIG」:於1961年1983年實際存在於新宿一家同名的爵士咖啡店。

-------------------------------------------------------------------------------------------------------------------------



故事中有三個主要的角色

主角渡邊」、主角的大學同學「綠」、還有高中的朋友「直子」

故事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主角與綠、直子的關係。



主角是個大學男生,有點孤僻的性格,最要好的高中同學死後一直無法忘懷死亡這件事情。綠與直子,代表主角面對「生」與「死」的兩個世界

綠是個活潑真實、也有點怪的大學女生,喜歡渡邊,渡邊卻沒有正面回應。綠在故事裡經歷了生病父親的死亡,渡邊一路陪伴著她。

直子是渡邊最要好的高中同學的女友,高中同學死後,直子也陷入精神狀況不佳的情況中,在深山裡的療養院修養。渡邊喜歡直子,但直子的精神狀況問題,讓兩人的關係無法前進。



故 事開始時,渡邊以住在療養院的直子為他生活的重心,寫長長的信給直子,到深山裡去探望她;後來在學校裡認識了綠,綠的主動接近,讓渡邊有了另一個朋友。後 來直子的狀況越來越差、主角和綠的互動也越來越深,直子突然的自殺身亡,讓主角無法思考的拋下一切,包括與綠的關係。這個是書的後半段,非常重要的轉折。

主角在書中對於直子與綠的感情,都是模糊的,我的感覺是主角刻意的迴避一些不該碰觸的東西,所以整本書的感情表現是很壓抑的。最後的結局應該是正面的吧,主角走出了死亡所帶給他的困境,和綠的關係可能有新的開始。



這 本書要說明的,我個人覺得是「死」在人生命中的地位,書裡頭有很多的死亡,主角的高中同學、直子、直子小時候的姊姊、綠的父親、還有一個主角很尊敬的學 姐。死亡代表的「過去、靜止」、與生所代表的「未來、繼續」,是互相不停拉扯的。直子最後自殺,是被一直存在的死亡所拉走、綠在父親死後的擺脫一切,是拋 下死亡繼續往前走,而主角是矛盾的,在直子與綠(我覺得是代表死亡與生命兩個不同世界)之間掙扎。個人最推薦書中直子自殺之後,渡邊漫無目的的流浪的那一 段,到最後回到現實世界,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綠為書的完結,相當地描寫出死的重量、與生的希望。



書裡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

「Kizuki 死的時候, 讓我學會了一件事, 那就是「死不是生的對極, 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之中」。」

                              資料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6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